|
不锈钢晶间腐蚀学习不锈钢晶间腐蚀学习 晶间腐蚀: 晶间腐蚀是一种常见的局部腐蚀。腐蚀沿着金属或台金的晶粒边界或它的临近区域进行,而晶粒本身腐蚀很轻微,这种腐蚀现象称为晶间腐蚀。 晶间腐蚀主要方法: 不锈钢晶间腐蚀B法—50%硫酸-硫酸铁腐蚀试验是适用于将奥氏体不锈钢在硫酸-硫酸铁溶液中煮沸 120H试验后,以腐蚀速率评定晶间腐蚀倾向。 晶间腐蚀产生主要原因是由于奥氏体晶界处产生“贫铬”现象所致。这种现象发生在钢材处于敏化温度范围内时,碳和铬都会从奥氏体晶粒内部向晶界扩散,并在晶界上生成Cr23C6,致使晶界产生“贫铬”现象。当晶界上铬的含量下降到13%以下时,就失去了防腐作用,在腐蚀介质作用下晶界会被迅速腐蚀,即“晶间腐蚀” 此外,奥氏体型不锈钢焊接结构预防晶间腐蚀的方法包括使用低碳牌号的不锈钢,如304L316L或使用稳定的牌号如0Cr18Ni10Ti(321)或0Cr18Ni11Nb(347)。对于能够进行热处理的结构件,可以在1040-1150℃进行热处理以溶解碳化铬,并且在425-815℃区间快速冷却以防止碳的沉淀 防止和控制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